跳转到内容

核心能力

发布日期: 2021-03-01

我一个从前的学渣为什么能蜕变的如此好学?

但凡能持久的一定是靠自驱,绝对用不上诸如坚持、毅力、励志之类,有一丝半点的不愿意,都会形成内耗,时间一长,终有耗尽的一天。

我目前雷打不动的日课锻炼(八段锦、瑜伽)、冥想、写作、时间记录、反省日志、读书以及和家人沟通,都是能让身心愉悦、获取大脑多巴胺奖励的事。

如今的好学跟日课的根源是一样,都是为了让自己更能适应不确定性,“自己能有什么可能性”就是最本源、最直接、最强烈的欲望。所以才能将学习当作享受,任何能让自己变好的事都会发自内心的想要尝试。就这样,我从一个将学习视作酷刑、曾被老师戏谑为抗日时期只需要让学习就会立马叛变的人,有了如此彻头彻尾的转变。

《爱丽丝漫游仙境》中有一个桥段就是世界转动的速度是平时的好几倍,必须得全力奔跑才能堪堪不被落下。现在这个场景正在真实的发生,当今社会在科技力量的带动下运行速度日新月异,已经不是昨天可以想象的,我们有越来越多短时间内就换了人间的感慨,在这种大背景下,所谓的“好学“其实不过是全力奔跑、不被落下而已。

为学日增,为道日损。

如今这个时代的俗世修行就是泡在信息海洋中,然后筛选对自己有益的资讯,保持走在世界前列,而我们可以在“筛选”上用功,选出什么样的信息就能反向塑造出什么样的大脑,进而叠加出什么样的人生。

科技代表先进生产力,先进生产力可以最大限度的影响人类的组织形式,组织形式又决定了社会的发展方向,所以反过来,想要活在未来,那就一定要了解科技。

只不过越深入了解就越心惊,以前根本不会认知到现今的科技可以做到何种程度,仅仅一个大概的、浮光掠影式的了解就产生实实在在的焦虑。

无知无畏,不了解真实可以在自己的世界中自得其乐,可那一项项各领域颠覆认知的技术展示在眼前的时候,不由得就会被驱动要了解更多,就此陷入浩瀚的科技前沿,对未来的走向有隐约的判断,这就是对现有的认知和经验的打破,焦虑有之,更多的还是自己融入其中可以有更大可能性的兴奋。

因为我们的竞争对手不再是人类,又该如何自处?我们会是什么样的生命形态?

现在的知识、还有很多技能,科技都可以做的更好,那我们还能干什么?

大城市里每一个摩天大楼都有无数不大的隔间,人类舒服的躺在床上,周身包括大脑都连接着无数导管仪器,导管是输入营养确保生存的,每天的输入量都是根据体征精确计算。在虚拟世界中你可以干任何事情,大脑刺激可以做到跟真实体验完全一样,我们可以今天活的像帝王,三宫六院,明天活的像英雄,拯救万民,脑科学已经发达到可以精准刺激脑区域构建任何意淫出来的场景,有多少人能抵挡?

绝大多数人连现在这种层次的感官刺激都抵御不了,凭什么觉得自己的人生能够自己把握?

现在人类想象出来的任何意义,信仰、快乐、追求、满足、幸福,统统可以通过刺激大脑体验到,这些随着新材料、认知科学、脑科学的飞速发展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,那人类这个物种的归宿在哪里?

存在的意义是什么?

我经常会说的曾公的一句话:“惟读书可变化气质“,我自己就是生生的读书改变命运的案例,可如果戴个眼镜就能把所有的知识根据场景浮在眼前,再未来甚至可以将知识直接存入大脑,人人可以口出华章,人人都是学问大家,那么儒雅华彩的读书气还是不是吸引人的品质?

连社会运行规则都会彻底改变。

所以什么才是未来真正核心的能力?

说到底只有一条:关于规则的想象力。

所以我自己的教育理念就是尽可能的带孩子去看世界、长见识,复杂世界的综合思维能力尚不是科技能够取代,鼓励创意,甚至多语言学习对大脑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,当然最重要的是跟孩子一起成长,成为终身学习者。

把“不断进化”写进家规,终身学习,就是为了适应越来越快的世界。

988/1095天(2021-2-28):
饮食:早:牛奶咖啡;午:蔬菜羊肉;晚:蔬菜
锻炼:八段锦15分钟,瑜伽30分
睡眠:11.36-6.40(2小时04分钟深睡)
体重:136.3
读书:科技资讯2小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