守住本心,通透人性
发布日期: 2021-02-28
人是群居动物,人类社会的发展本质是组织形式的进化。
纵观人类史,发展的底层是什么?
人性,更精确点说是立足于人性的、可以利益最大化的组织形式。
组织更大规模的个体就需要凝聚共识,这就是塑造大脑的过程,那么在时间和空间角度上,都做得最成功的的是什么?
宗教、政治、以及教育。
它们的底层都是同一套逻辑,只不过表现方式大同小异而已。
每个人从进化上来说都有下意识的寻找群体的基因,因为离群索居意味着危险临近,身处集体才有安全感,而人和自然共同构建的环境会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(塑造大脑),这也是我一向强调圈子的重要性,好的同侪真就可以改变人生。
战略资源时间注意力应该投注到战略级的事项上:构建系统,其中社交的系统就是围绕圈子的经营和构建。
现实中,能够对我们的成长有巨大阻碍的也是身边的亲人和朋友,朝夕相处,有巨大的信任基础,再有感情加持,很容易影响我们的决定。
越强势的父母越有控制孩子一生的欲望,以爱的名义横加干预,让孩子走自己安排好的路,越是世俗中成功、能量巨大的父母越有不容孩子有自己想法的趋势,岂不知时势变迁、日新月异,过往的老经验不仅没法成为助力,大多时候会成为阻力,因为稳定往往意味着:抹杀一切的可能性。
比方说三四线城市或小地方有些父母是地方官或者一方富翁,就习惯为孩子安排好一切,有大房子,有好车,朝九晚五,回家做饭带娃看电视,看着波澜不惊、日子过得很滋润(这事实上也是很多人的选择),而且周围的朋友、同事全是这样的人生,可想而知,一辈子就是如此看到头的人生,你要说那些折腾的故事,多半会换来不要瞎折腾的劝导或是安稳生活、岁月静好的描述。
很多人就是被这么安排的,也是这么活到现在的,放眼望去,所见所闻全是如此,当然也不会想其他的可能性,所有爱折腾的人在这样的圈子里就是异类。
可这些人却从未想过:这到底是不是自己想要过的人生?
可能连念头都不会有吧。
我自己就是家族里的大异类,学渣爱折腾,后来还出国,回国后父母非常希望我考公务员,再不济也得找个国企或是央企,他们的理由很朴素,后台越硬发展越好,这其实是条真理,拼到底都得是拼后台,只不过在不同的形势下后台的定义也不一样。
以前的社会单位就是后台,我们的父辈一个单位干一辈子的比比皆是,但现在时代变了,认知和科技才是最硬的后台,所以我在不停的学习、不停的追逐,为的就是认知的更迭,但在外人看来就是不停的折腾。
因为自主独立,有了妻子后也在每天的沟通中变得越来越同步,最初我俩回家乡和亲戚朋友除了嘘寒问暖、吃吃喝喝外就没有可以更深入的话题,跟父母也有不小的体现在方方面面的差异。比方说我两口味很淡,他们做饭还得先把我们的一份盛出来;我两都喜欢安静,不太合群,但他们是喜欢热闹的,此外很多理念看法都不一致,肯定少不了磕磕碰碰。只不过长年下来,一是我慢慢做出了一些成绩、走得很稳,更主要的是父母爱孩子更愿意迁就,久而久之饮食也慢慢变淡,也变得喜欢清静,遇上问题也能心平气和的讨论。
只要忠实于内心并持续下去,是真的会慢慢影响其他人,这里有一个关键:就是能不能守住本心,享受孤独。
我们的父辈讲究的是集体主义,他们喜欢群处,喜欢拉人作伴,习惯了牺牲,也压根就没有面对自己内心的认知,我们经常会听他们说要不是为了孩子根本过不下去,然后吵吵闹闹一辈子,其实相比于相看两厌的争吵,他们更害怕孤独吧。
是不是愿意独处就能反映出是不是有自主性,虽然从自主到精神卓越还有十万八千里,但精神独立至少是卓越的根基,享受孤独,与寂寞为伴,才是精神淬炼的良药。
987/1095天(2021-2-27):
饮食:早:牛奶咖啡;午:蔬菜牛肉酸菜米粉;晚:蔬菜鸡蛋
锻炼:八段锦15分钟,瑜伽30分
睡眠:3.30-9.00(2小时01分钟深睡)
体重:136.3
读书:科技资讯2小时
《世界的凛冬》1小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