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要让自己太舒服
发布日期: 2021-02-09
不要通过偷懒来追求灵感,你要拿着一条木棒,立刻出发去追捕它,就算找不到灵感,你还是会获得一些与灵感极为相似的东西。 ------- 杰克·伦敦
扫地僧是个极为超然的存在。当年慧能大字不识,但一心求法,只能在五祖门下扫地,学识不过关,只能打杂。同样的道理,我们想要找名满天下的大师学习,即便是客观条件达不到入门标准,也总要想方设法先在物理距离上接近,耳濡目染就有快速提升的机会,如果像慧能那样生就慧根,还有机会脱颖而出、最终传承千古。
慧能的神化包括成为六祖的过程太过套路化,低到尘埃--->一心求法--->立地成佛,以及其他如暗传衣钵、追杀、火烧不到云云,这很明显都是迎合大众极好的桥段。慧能和弟子们可以说是世上最成功的营销,后来成为七祖的神会绝对功不可没,可以说他是最大的操盘手,甚至是对整个禅宗的传承都至关重要。
我们看整个故事模型,你文化不高,没问题,我这个佛法连文盲都可以成为六祖;你忙于生计没时间精力渐修渐悟,没问题,我这个简单到人人都有佛性、人人都有顿悟成佛的可能,谁能知道,千百年来有多少人在“顿悟”的希望中寻找精神慰藉?!
人性便是如此。
但,中人之姿,莫羡慧能。
时至今日,在物质生活无比充裕的时代,想要出离大众,要学的是慧能的套路。这是一个出身底层最终逆袭的成功典范,难怪可以横扫众人心,光芒太盛,也不知道多少信徒在心底说你慧能个屌丝、文盲都可以,我为什么不行?
至于他讲的什么顿悟就是有毒了。草根逆袭要借势,首先就要在物理距离上接近目标人物,慧能本身也印证我反复强调的进圈子这个观点。
然后呢?虽然最真实的情况是绝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智商远高于大众,但越早清醒越好,作为顶多只有中人之姿的我们,想要有创意、灵感,做出一点成绩,就是需要渐修渐进,就像开篇杰克伦敦所说:拿着木棒出发去追捕。
金庸老爷子在《天龙八部》中塑造了一个像神一样的人物----扫地僧,他在藏经阁扫地的年月连他自己都不记得了,他的存在几十年间都无人知晓,却最终轻而易举降服萧远山、慕容博两大绝顶高手,被称为神僧,而贪图速成走捷径的鸠摩智却是最大的反面人物,他称为神僧是因为佛法精湛吗?笑话,就是因为掌握绝对的暴力,还收服了两大绝顶暴力。
看来同样是扫地僧,金庸老爷子对慧能顿悟那一套也很不以为然,事实上,凡是愚钝但渐修渐进的都是主角,凡是聪明绝顶想要走捷径的没有好下场。
人生来有惰性,自我驱动也是需要刻意练习的技能,最开始也得依靠外在鞭策和约束来完成精进,这是我为什么提倡要进“炼丹炉”的意义所在。
环境可以塑造人,也可以改变人,即便是自我驱动再强盛,也不如身处高压下炼的高效,当然承受不来高压的就收束梦想安稳度日,想要有成就就得给自己找不痛快,主动求虐。
让身体保持一定的不适会反向有助于修行,因为修行本身就是逆人性的过程,我们经常见到很多人以身体不舒服为借口拖延、偷懒,殊不知身体的不适正是修行的良机。心向阳明,身效文正,古往今来成就大事的伟人,哪个不是在痛苦磨砺中前行,阳明先生自小体弱,曾文正笔记家书中更是屡见身体不适记载,毛主席虽然自小就懂得强壮体魄,但每次提升都是在痛苦磨砺之后,政治理念被打压,养病期间写出了《论持久战》,周身病痛正是喷薄而发之机,而身舒体闲则是懒惰后退之时。
想要做点成绩,还是不要太舒服为妙,主动给自己找不痛快。
贪图安逸或者速成,只会成为别人操控的韭菜。
968/1095天(2021-2-8):
饮食:早:鸡蛋牛奶;午:蔬菜羊肉;晚:蔬菜牛肉紫米
锻炼:八段锦15分钟,瑜伽30分
睡眠:12.15-5.00(1小时42分钟深睡)
体重:136.0
读书:科技资讯2小时
《卑鄙的圣人曹操》2小时
”Hacking life”2小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