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转到内容

修行之法

发布日期: 2021-01-28

这世上有两类智慧。

一种是悟性高,在实战中学习、进步,没读过多少书,也没受过很好的、系统的教育,但却能在某个领域做出好大成绩来,甚至成为数一数二的翘楚。比方说古往今来很多名将大字都不识一个,近代我党打江山时也涌现出来很多泥腿子将星,全靠在战场上血与火之中磨练出来的近乎神迹的直觉;现代商业社会,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,也有一大批出身草莽的企业家,敢打敢拼,在实战中总结成长,这些无疑都是登上顶峰的精英。

如果有人请教经验心得,这类人可能没法说出很系统的方法论来,只能是很笼统的叙述一下过程,然后说做到那份上,自然就什么都懂了,听的旁人是一头雾水,似懂非懂,禅宗六祖慧能管这种悟性叫“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”,那是绝高的悟性。这类人一般智商都不太高,但悟性一流,没办法系统的总结出一套可仿效的方法论,但思维言行举止却在深层遵循某种有效的逻辑,暗合某种成功的规律,我们都知道好些企业家都会再回学校继续深造,往往都会有“原来是这样”的豁然开朗。

另外一类是接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,思维行事都有一套方法论,有清晰的蓝图,会像解数学题一样一步步的推导清楚,逻辑严密、思路清晰。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,越来越多的成功企业家、精英都是出身名校,即便是比尔盖茨、小札等人也是从名校辍学创业成功,知识越来越重要,教育越来越凸显作用,我们可以做一下统计,成功人士尤其是政治家、企业家已经越来越呈现出身名校的趋势。

这是我们两种智慧获取法,Street Smart和School Smart,根据过往实践经历中归纳经验和知识,叫归纳法;基于知识理论演绎推导事物的发展,叫演绎法。

殊途同归,就像攀爬珠穆朗玛峰一样,峰顶是至高境界,至于从南坡还是北坡爬上去,结果都会被世人承认并仰望,关键在于你展现出来的境界是不是真的经得起考验。

那么一个高手总是需要成绩来证明自己的水准,一个公认的标准是在绝大多数环境中都能保持稳定的输出,越稳定越是高境界。

任何人都可能仅凭运气取得一些成绩,但名将或高手就在于即便是一时失败也依然会给人信心。

操作系统也好,思维逻辑也好,知识体系也好,其根本就持续稳定高效的解决问题。

那么我们该怎么修炼让自己成为高手?

根据归纳法和演绎法,大致可以总结为几种有效方法。

跟紧某位高手近距离学习可能是最快、最高效的成为高手方法。千百年来,尤其在知识还是奢侈品的古代,就靠师承来学习精进;现如今的信息时代,学习的门槛几乎没有,只要有心,可以找到业内顶级高手的心得方法,甚至有办法当面请教,而且这个时代是可以花钱请专家的。

还有就是读书了,尤其是一些经典著作,虽然大师已不在,但思想的光辉永驻,读书是成本最小的学习方式,也是穿越古今时空、地域与大师交流的方法。读书比较有效的是主题阅读,就是一次性的找某个概念的多种书籍集中阅读,基本上能涵盖这个领域80%的问题;甚至可以查找知识或概念的源头,然后找相关领域H指数最高前的十几位专家,阅读他们的一手论文,就会对相关知识有了全貌。

不管是找高人请教还是读书学习,最后都要落在行动上,而且有很多隐性知识必须是在实践中才能悟到,真正的精华就是没法言传只能近距离接触、长时间浸润其中才能感受的隐性知识,没法取巧,只能是“绝知此事要躬行”。光凭空想是无法进步的,只有不断的实践总结才能形成一整套宝贵的方法论。

还有就是强迫自己输出,大量的输出。写作、分享、交流、包括实践本身都是输出,输出不仅强化思维系统,还会验证理论体系,教是最好的学就是这个道理,我们熟知的费曼技巧就是这个层面有效学习的方法论。当初阳明先生一朝悟道便开坛讲学,后来即便是平乱、剿匪也在军中为弟子讲学,讲学是他最主要的事业,其实这就是一个完善思想理论的过程,而心学也在这一场场的讲学中臻于大成。

把最宝贵的时间投注到可以有效进化的路径上,日积月累,终会突破。

956/1095天(2021-1-27):
饮食:早:鸡蛋牛奶咖啡;午:蔬菜海鲜米线;晚:蔬菜
锻炼:八段锦15分钟,瑜伽30分
睡眠:10.12-4.15(2小时07分钟深睡)
体重:135.5
读书:《未来呼啸而来》
《实录毛泽东》

《大脑使用手册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