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晰的成长之路
发布日期: 2021-01-27
永远都要想清楚自身的价值在哪里。
再紧密的圈子都会保留一个入口吸收新鲜血液壮大势力、以及维持生命力,只是门槛或准入资格自然不低,那么该怎么办?
说到底是如何与圈中人产生深度链接的问题。
方法有两种,一是混圈子要交投名状,你能拿什么出来让别人看到你的诚意。
不同的圈子有不同的规则,投名状不一样,古时经常会有交换质子的做法,林冲落草也需要杀人,即便现在有些黑帮的入伙仪式就是要做一件犯法的事,在和平时代,最常见的投名状是你必须得很认真的做一件事。
当一个人认真的时候,就会昼夜思虑干的事情,表现出来的状态就是一种倾注、投入,心心念念,这个时候外界的一些因素才会被一丝一毫的吸引过来。
最开始的是有共同愿景的同道,慢慢的会遇上一些师长前辈给予资源的帮助,甚至是提携,就这么从起心动念,一直做,一点点的往前拱,在熬到最后还坚持的时候,如果真的不是方向错误,就一定会有柳暗花明的契机出现。
不管什么领域,不论黑白,成事就是这个逻辑。
所以,你是事件发起人,你就是链接一切成事资源的节点,你的态度就是至关重要的,必须得让人看得到:为什么你是做这事的人?!
这方面我自己就是典型的例子。走到今天,可以说做成的每一件事,不论大小,都是这个逻辑,认真的做,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,做好的事情桩桩件件都会写进气质和履历;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,都会慢慢吸引合适的人和资源来完成,困难肯定有,事实上解决困难的过程也正是自己突破的良机。
另外一种破圈的方法是让自己成为某个节点、不可替代的资源,突出自己的价值。
就是说让自己也成为牛人。
这看着是一句正确的废话,其实关键在于“一样”上,想与哪位大牛产生深度链接,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聚焦学习他/她的思维逻辑并做出成绩。知行合一是变得跟牛人一样牛的真实意义,还有什么比亲身践行他的理念并做出成绩更有说服力呢?!
当然这个“一样”不是全盘接受模仿,只是摘取某一个或多个思维精华融入自己的系统,万物皆备于我并能形成自己的风格。
最近深入研究毛主席的生平和思维系统,作为一个出生在闭塞山村、基本与世隔绝的孩子,主席的成长之路上有幸遇到几位改变一生的老师,徐特立、杨昌济、黎锦熙等,每个人的言行举止、学习方法都成了主席受用一生、成就大事的思维工具。
如今的网络让接触牛人变得前所未有的便利,对待牛人的态度,如果仅是追星一样可以如数家珍他们的奋斗史,如浮光掠影般表达几句仰慕,求个合影沾沾自喜,有什么意义?大牛粉丝无数,最不缺的就是恭维赞美,他们甚至警惕夸赞砥砺自身。
何不学习践行他们身上最有价值的思维理念、拿和现实博弈的成绩说话?
我们经常会感慨、感叹那些牛人,强者恒强,本身日理万机,还有时间读书、分享,好像还过目不忘,于是很容易有人家天生就是干大事的结论,我们小民比不了。其实任何光彩夺目的背后,都有长时间的汗水和付出,震撼世人的作品背后有过多长时间的煎熬和坚持,大牛总是能挤出时间干事,其实是自我管理的好,时间利用率高,读书又快又记得住,背后可能是上万本阅读量的累积,这些都是经年累月练就的技能,与其说是聪明天赋,其实都是刻意练习。
大牛们谦逊平和,但他们是孤独的,那是一场场功绩积累出来的高度,那是善用时间最终的回报。
认清背后的逻辑,我们可以循行仿效,不断突破自己。
同时还要组建自己的同侪圈,这是被动成长的有效方式。
我的朋友都是各领域的佼佼者,有的风姿绰约,有的才华横溢,有的睿智通透,有的高屋建瓴,但共通的一点是都在认认真真的生活,普遍都是工作10小时还要继续4-5个小时的学习,或者说工作学习都是滋养身心的方式,我们确实都把读书成长修行当做最愉悦身心的事,都在用自己的认真努力感染身边的人,我以能成为他们的朋友而自豪,进而自省自惕,不敢有丝毫懈怠。
找准自己的优势,与积极上进的朋友一道,在这繁华俗世,战它一场,方不负快意。
955/1095天(2021-1-26):
饮食:早:鸡蛋牛奶咖啡;午:蔬菜海鲜米线;晚:蔬菜
锻炼:八段锦15分钟,瑜伽30分
睡眠:1.58-6.30(1小时43分钟深睡)
体重:135.5
读书:《未来呼啸而来》
《实录毛泽东》
《大脑使用手册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