欲望和宿命
发布日期: 2021-01-10
社会由无数真实的个体构成,所有人类真实的欲望就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。
欲望又总是远远大于自身所得,而且欲望有好奇、探索、追求、执着等多重外衣,这一切形成多样但复杂的人性,无法避免,和道德评判无关。
在现实生活中,当供需关系不平衡时就会产生稀缺,稀缺就是价值,与之相伴随的矛盾也就产生。
欲望是不可磨灭的天性,人类作为群居动物,客观上存在对比,对比又激发欲望,而某一件事物有没有价值,完全取决于是不是可以满足欲望,尤其是攀比的欲望,而不是其他什么获取成本之类。
欲望是不可能完全得到满足的,针对同样的欲望,儒家给出的方案是:修齐治平、次第提升;道家给的是:恬淡虚无、真气从之,求长生;佛家之于欲望断言“有生皆苦”,所以主张空和放下。
欲望需要被满足,最好是尽快满足,所以驱动终生孜孜不倦。I金融满足人们一夜暴富的欲望;学区房满足的是跻身更强阶层的欲望;奢侈品满足的是身份认同的欲望,这样的案例几乎贯穿于人类所有的商业行为中,毫不夸张的说:商业本身就是在想尽一切办法来满足人类的欲望。
反过来说,资源越稀缺,获取成本就会越高,从而自动形成门槛,引得一批批精英前赴后继。
人类进化养成的利己排他的天性在有限的资源中形成竞争。
我们看到社会上的财富、资本、人脉、教育、医疗等都是竞争激烈的区域,而金字塔顶端的政治竞争则只能用惨烈来形容,资源越是门槛高,参与博弈的就越是精英,无论家世、背景、才学都是翘楚,最终的目的是力争驱逐他人的生存空间,而事实上也确实是对手的败亡才能换来生存空间的喘息之机。
至于竞争的手段就是多种多样了,从生物进化间的物种灭绝,到农耕社会的战争、天灾促使人口大量减灭为幸存者让出生存资源,直到工业革命后,侵略者和殖民者去去新大陆将本地土著人基本灭绝,与之相伴的还有大量的动植物,直到近代两场世界大仗打的人类元气大伤,再加上核威慑的形成,科技大幅提升生产效率,才解决了困住人类数万年的食物和医疗问题,有了数十年的和平和人口暴涨。
这个世界分既得利益者和积极竞争者。
资源分配不是仅靠努力就能达成的,运气、时势、出身的影响更大,这就造成了个体之间天差地远的距离,差距催生欲望,有欲望就会驱使对资源争夺的利己心,而既得利益者也在设置一切门槛来维护自己的利益,人类所有的矛盾都是来源于此。
现在的世界局势风起云涌,中美博弈引发局势动荡,也意味着资源重配,到处都会催生机会,在中国,各阶层也在剧烈重组和洗盘,放眼世间,像极了占山为王、跑马圈地的利益争夺,有能者居之。
人类社会对于阶层的存在,从人性上来讲,也是默认的姿态,因为有能居之代表着某种程度上的公平,大家各凭本事,而人性中的利己排他则决定了自己资源越多越好,别人进入的门槛越高越好。
社会阶层的金字塔结构,根深蒂固的埋藏于人类的骨血,因为人类怕的并不是阶层,而是自己不在的高阶层,也不是资源被抢夺,而是自己抢夺不到资源,大多人始终相信自己不是最底层、也不会停留在最底层。
说到底,希望是最终极的信仰。
而希望不也是欲望常穿的外衣吗?
所以阶层金字塔就在上、中、次下的共同维护下越来越坚实,只有最底层的是完全并抢夺的阶层,所以就有来自于顶层的扶贫政策、慈善捐助,不过是让阶层根基稳固些。
历史上的政权更迭就是因为上层太贪,加上天灾人祸等客观因素让底层没了活路,所以揭竿而起,阶层经常重塑,周而复始。而在当代,在道德、慈善、福利的周济下,即便是最底层哪还有改变阶层的认知和勇气,比如最近在美国发生的事,老特又近8000万铁粉,然而他们争取的不过是更多的福利而已。
这就是我们的社会,没有人可以躲开自己的宿命。
938/1095天(2021-1-9):
饮食:早:蛋白棒咖啡;午:蔬菜;晚:蔬菜牛奶
锻炼:八段锦15分钟,瑜伽30分
睡眠:1.30-7.45(1小时52分钟深睡)
体重:133.8
玩《无双大蛇3》